▊清酒大丈夫 ▊有酒食,先聲饌
國中時期,讀到論語為政篇時:「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後段的意思是指有美酒和豐盛的食物時,先請先生享用,這就是孝敬了。從古至今有食物,酒食這兩個字時常常放在一起出現,是否意謂著古人在品嘗食物時,就知道以適合的酒搭配一起享用,來增加彼此風味,或只是單純訴說口腹滿足的欲望罷了。
唎酒師的興起
坊間一些較高檔的餐廳近年來與起了一股酒餚餐的風氣,就是指從餐前酒到正餐甜點都有正規的侍酒師(日本酒稱為唎酒師)為用餐的消費者搭配適合該料理的含酒精飲料;這些專業的侍酒人員需要考取證照才能有資格在桌邊為用餐的消費者解說食物和酒的專業知識,其敏銳味覺及對酒和食材了解,更不是我們這些平庸舌頭可以比擬的。想要這些專業享受,則是需要付出一定比例的代價,一來這些餐食價位都比一般餐廳來得高,二來這些用餐的餐廳多屬較正式、用餐環境較拘謹,用餐時間也較沒有彈性。所以囉,像我們這些粗人來說不見得會習慣。
自行選酒偶有佳作
是否需要受過那麼正統的品酒養成教育,才可以在食物與酒之間說出一番道理,或在酒食間搭出最好的組合呢?或許對或許也不對。因為在餐廳中所有的酒和食材都有完整的成本控管,所以如果在其中作消費的話,或許可以得到邊際效用最大的酒食組合;再則因為要應付形形色色的客人,所以有時候僅僅可以搭出一些安全牌的酒食搭配,不然如有任何閃失或客人有所不呷意的話,反而壞了自己和餐廳的名聲。所以在其消費可以得到的滿足感是可以在一定的水平之上。
反之,如果是我們自己要獨飲或是跟朋友一起小酌的話,就可以做自己想要的搭配,因為自己喜愛的口味和口袋預算應該是自己最能夠了解,所以在搭配上可以更有彈性,或許偶有驚人之舉。
最近自己有嘗試過幾支不錯的酒,其一為兵庫縣壺坂酒造的雪彥山無濾過原酒(純米吟釀)精米步合百分之五十。這瓶酒雖為原酒,米的原料香氣也較為厚實(百分之百山田錦使用),其中略帶淡淡的乾稻草的清香和米蒸熟時的香氣.它雖然初飲時會有無濾過原酒本應帶有的濃厚米香味,但慢慢品飲後,其杜氏想要附於它的花香和果香會慢慢修飾口腔內原有的厚重的米香味,尾韻更散發出淡淡檸檬皮清香,層次變化佳且分明,如拿來搭配油脂較為豐富的生魚片可以誘發出魚脂本身的香甜味,也會因它本身較為厚實的酒體口感淡化魚脂本身膩口的感覺!
第二為廣島縣美和櫻酒造的美和櫻(純米吟釀)精米步合百分之五十。它雖然使用雄町米和八反錦釀造,但是非常的清爽,初飲時果香味優雅和平穩,尾韻卻帶來本應是威士忌才有的泥煤香氣,拿它來配搭海味獨特豐富且不需要太多複雜的料理最合適,如生蠔和海膽或是櫻花蝦餅等炸物最為合適,但各種的搭配,要視各人的喜好而定,並無教科書可以依循。
酒是加深情感的催化劑
時空的轉變,酒食文化也不斷的精進,生活物質的豐裕,讓豐盛飲食並非像孔孟時代那麼得來不易。漸漸的,人類不只是為吃飽而滿足口腹,也變得並不止於特殊時間的宴請孝敬,更多的是情感交流,平時與好友的飲食作樂,可讓身心獲得適當的舒壓,亦能排遣工作及生活上的憂悶。
但在特別的時候,與長官人客的把酒言歡,是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好酒好菜,不限時間,不論身在何處,呼朋引伴交流情感,把酒言歡,不需要那麼多繁文縟節的牽伴,讓酒和食物當作人與人情感加深的催化劑!
但也要注意自己本身對酒精的接受能力,不要過量。
潮人物提醒您,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
Gavin
少時嗜喝洋酒,中年後漸感清酒才真正對味,因而一頭栽入日本酒研究的世界,曾親身拜訪數十間酒造,並投入日本酒在台推廣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