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酒大丈夫 ▊我只是推廣清酒文化, 沒有做壞事!

每年只要過了十一月中旬,人們的心情和街上店家的裝飾都會自然調整到節慶模式,因為接踵而來的都是重要的假期。從西方人的感恩節、耶誕節到元月一日的西方過年,緊接而來的就是東方人獨有的農曆新年。
一連串的節慶中,不管人種是什麼也不論身處何地,只要到了這個時候,就會在心中盤算著要如何過節,怎麼慶祝。節慶的氛圍總是歡娛,家人和朋友間一同吃喝都已成常態。不管是聚餐Party或是相聚閒聊常常會飲用含有酒精的飲料,但常常在這個時候,就喝出了問題。
別用酒精借刀殺人
喝酒的人無法約束自己酒後的行為,不能將責任全歸究於酒精,就好像刀子並不會自己去傷害他人,而是有人將它作為傷害的工具,它才會成為犯罪工具。
在台灣,好多酒後傷人或酒後駕車的人,只要一犯錯,就會推說我只有喝一點點或是我酒量很好,他們從不會承認自己在酒後,行為能力及反應能力都會變差或不受自己意志的控制,而導致做出令人無法理解和原諒的舉措。
雖然說,只要不喝,發生了以上的情形就不能歸責在喝酒,但為什麼要將所有的事情都用二分法去做分野,為什麼不是用正常的心態去了解這些問題的發生和要怎麼防止它發生的方法。
實質的約制和規範?
在台灣,酒類取得在通路上及購買的年齡上法律規範都是相對嚴格,但通常空有規定,實際的執行卻又鬆的可以,如之前有媒體實驗未成年小女孩可以輕意的在便利商店買到酒。
法律原意是為了保護身心尚未發展健全的兒童青少年,遠離酒精的傷害。
依台灣法令的的規定,未滿十八歲的青少年不得購買酒類及飲用酒類(在美國各州法定可以飲酒及購酒的年齡為二十一歲,日本為二十歲,各國對此都有訂定不一的罰則)。
雖然台灣不像其他國家一樣,可以在虛擬(電子商務)的通路上購得酒類,但政府確有意開放此項限制並已著手研擬相關法規及配套(相信會有嚴謹的配套,讓不該取得族群無法購得)。
不做表面工夫
現階段因工作的需要,常常接觸到日本酒,也對它有更深的了解。雖然不算是真正的內行,也沒有取得任何日本酒的相關證照,但對它的專業知識也算是及格。在未接觸時,也不認為它有什麼特別之處,甚至跟一般人一樣的對它沒有什麼好感。
從價格上的不諒解,導致了對日本酒有些負面的觀感。但在這一年的學習中,它大大出乎了自己意料之外!日本酒的文化真的不是表面而已,從之前有提到的職人在工藝及選擇原料上的堅持、在地特色風味的保留,到政府動用資源去復興保存這個產業等等,都在在地讓人想要更加了解它。
其實有時候推廣酒跟推廣文化只是一線的距離,讓人可以用正確的心態去飲用它和搭配正確的器皿及食物,讓它更富有飲用風味。讓人的溫度、食物的溫度和酒的溫度搭配出完美的氛圍,不要因為要喝而喝,想喝而喝,而是真正想要感受它的文化而去接觸。
雖然講的有些空泛,但不妨試著如果有時間找些同好,選支清酒用不同的溫度及道具去品嘗它,搭些不同風味的食物(簡單的漬物),細細去感受它不同的變化。作些筆記,讓淺嘗清酒也可以很有做學問的感覺。不要讓我們這群人每次見面聚會都好像做壞事一樣,被貼上不好的標籤!
潮人物提醒您,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
Gavin
少時嗜喝洋酒,中年後漸感清酒才真正對味,因而一頭栽入日本酒研究的世界,曾親身拜訪數十間酒造,並投入日本酒在台推廣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