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酒大丈夫 ▊一定要喝醉嗎?微醺不可以嗎?
因為工作的關係,最近喝清酒的機會愈來愈多,但每當拿出日本酒時,往往朋友或客戶的反應都是:「啊!清酒……這又喝不醉」或是「我都只喝大吟釀的!」當下我心裡的OS:你們是多懂?一定要喝到死嗎?如果只是要喝醉,不會去喝酒精嗎!
清酒釀製費功夫
在台灣,不管杯子多大、杯子內的酒多滿、杯子內斟的是什麼酒,人們喝酒的習慣總是一飲而盡,一點都沒有要品嘗酒的意思,說實在的,這樣的喝法如果讓釀酒師(職人)看到一定會很捨不得,他(她)們在從事釀酒的工作時,總是視這個工作為天職,不管是從原料的選擇、釀造過程的每道工序講就、天氣氣溫變化、入桶的等待、一次次出廠前的試飲及口味校正(電腦釀的酒則不需以人去控制這些過程),再再都反應釀製者對釀酒這個工作的專著及精神,也可以看出職人對酒呵護如子的情感.但我們總是覺得只要花的起錢、就可以買一瓶好酒,往往都不會理解瓶中的每滴酒都需要花一番工夫且得來不易的。
日本酒有趣在於每支酒都有其獨特不同地方,地酒更是如此,好米、好水、好麴、好技術及適合的溫度造就了一支獨特的地方酒,所以常常同樣一款酒,去年釀的跟今年的風味就會有所不同(就像葡萄酒一樣,葡萄品質的好壞及氣候關係,往往可以成就一瓶絕佳的葡萄酒)。
所以如果我們還是任何的酒都一飲而盡,所有的酒都只是借過自己的喉嚨而己,沒有用心去感受它細膩的風味和它在不同溫度下所承現的變化時及釀酒職人所想傳達的情感的話,那喝酒真會變的無趣又乏味,真的只剩下醉的功能而己。
不只有大吟釀好喝
日本酒是不是只有大吟釀好喝?這個問題最近常常被問到,但說實在,在完全不懂日本酒時,我也是如此在面對及選擇日本酒,因為通常要請客或者是要送禮時,大吟釀確實是比較好看(價格),讓送禮或請客的人覺得比較有面子,也讓拿到禮物及被請的客人覺得受到重視,大吟釀等級的酒會比較好喝是正常的,但因為精米度(日本酒,精米度五十%以下的才可以稱為大吟釀,五十至六十%則可稱為吟釀)只有五十%以下,故釀酒成本較高,所以到我們手中也相對較貴,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相信大家都一定知道。
但又回到相同的問題,一定只有大吟釀的酒好喝嗎?現在的我回答是否定的,我會告訴朋友,每種等級的日本酒都有好喝的酒,如果要選擇,那就是要看你這個酒要搭什麼食物,如果對的食物搭配對的酒,必定可以有一加一大於二的滿足感。一瓶很好的酒搭配不對的食物,不僅浪費了一支好酒,更可能會讓整個食物變的平淡無趣及無味。
相反的如果一頓好的懷石料理,搭了不對的日本酒,也可能毀了一頓美食,食物本身的獨特味道,可以讓酒的韻味出現加乘的效果。相反的,酒中的香氣及風味,也可適時地讓食材中被隱藏的味道顯現在味蕾中,讓整個食物更趨近於完美。
飲酒不是拼酒
喝酒的用意本於盡興,但盡興的意思常常被誤會為要喝醉,甚至在朋友間或商務場合多被認為沒有乾杯或沒有喝醉是不給對方面子。其實朋友在一定的場合中飲酒時,在微微的酒精催使下,確實可以讓彼此的心神放鬆,更可以慢慢解放工作中的壓力及拘謹緊繃的神經,但這些總總都只適合淺酌酒類飲品而己,不適合豪飲,如果可以找對的人在一起,一邊品嘗美食,一邊淺酌美酒,不僅自己開心,對飲的人也可以感受到相同的氣氛,在這種氛圍下,喝醉有意思嗎?
微醺才可以品出人和人相處的意義,才可以品出酒和食物如何完美的滿足人的口腹。(喝酒就算有千萬個好理由,淺嘗即可,過量傷身,又可能帶給自己或別人意想不到的傷害!)
潮人物提醒您,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
Gavin
少時嗜喝洋酒,中年後漸感清酒才真正對味,因而一頭栽入日本酒研究的世界,曾親身拜訪數十間酒造,並投入日本酒在台推廣活動。